更新于2018-01-31 ·閱讀:203
“實體店是不是越來越難賺錢了”一直出現在時間線上,剛好最近有好幾位咨詢營銷,正好我也想做個整理,順便整理一下人生。
現今各類產品相當豐富,之所以競爭激烈是因為幾乎都是趨同。所以,紅海市場中,一個品牌的勝出并不容易,需要持續宣傳“品質承諾、價值觀承諾、階級形象的認同”這三個要素,并且被消費者反復驗證為真,才會具有品牌價值。
花大價錢進行密集式的宣傳轟炸(或是在當紅的節目上冠名,產生大量曝光效果),確實可以縮短認知的時間、提升辨識度,只要策略正確。
但大部分沒有那么多預算,所以需要把預算花的更加精準,才有匹敵的力氣。
內容很快就能看完,只是有一些觀點需要你花點時間轉換思考,我們直接進入主題,假設一切從0開始,總共有三個策略重點:
1、品牌創建=人格畫像
什么是人格畫像,就是讓消費者更容易記住你,并信任。
市場上每一種類別,消費者能記住的只有前三名的品牌,你在尋找消費者畫像,消費者也在畫你。
描繪出一個品牌的鮮活樣貌,為的是“更有效益的產生辨識”。
一個鮮活的人,就會有做事的態度、面對世界的觀點、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取舍、有捍衛價值觀的立場和標準,還有說話時的語氣。
按照這些觀察角度,把同類別的前三名品牌羅列出來,針對卡通形象、面對客戶的一線人員,創始人故事,媒體宣傳語氣、產品包裝、服務流程,把這些統統扒過一遍,是否能想象出清晰的人格畫像,實物與描繪是否一致。
如果前三名都只是在“賣貨”,就是把10元的品質吹成100元的品質,那么恭喜你找到市場藍海了。
這件事值得你花點時間。總有一些切入點可以好好發揮,然后找到一個對你有利的優勢和服務(營銷拉力),把它濃縮成一句話(傳播價值),這就是優勢定位。后面會講到這些。
另外,有小部分的忠實消費者會想要多了解品牌的內涵,因此,在自媒體領域里,要重視累積品牌人格畫像。也就是要描繪的“更鮮明”的意思。
因為你完全無法去計算(看起來像是偶然)想要更了解你的忠誠顧客在你未來進行營銷或推廣的時候,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和加乘效應,但是卻會在你默默耕耘當中,逐漸累積起來的能量,在偶然中忽然爆發了。
所以,無論自媒體有幾個人會看,都要持續的累積,畫像才會越加豐滿,讓感興趣的人越挖越有意思,這是產生忠誠度的開始,也是信任感的根本。而不是空洞的情懷和理想。
怎么增加人格畫像的鮮明度,就像電影劇本。
有了一些“細節的提煉”才會讓人格化的性格豐滿、提高辨識度,是最值得書寫的,比如:為什么要讓產品更具有實用的價值、為了達到你理想的實用標準,你所花的時間有多少,付出的代價又是什么,對細節提升和品質的提升所做的努力有哪些,為什么需要提升,看起來又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想要提升品質,對消費者有什么利基點,你的設計格調在業界中有什么獨特之處,為什么堅持,帶來什么價值觀。
有些人喜歡到處拿獎,申請得獎的努力過程以及如何思考才是有價值的故事;甚至是創始人喜歡藝術(音樂或文化也可以),融入了哪些元素,是不是有和愛好發燒友聚會探討,也可以拿來和產品結合,讓相同喜好的人產生價值認同,同時也為品牌的階級形象進行積累。
認真來說,一生無怨無悔的栽在一件事情上最令人感動。任何一件產品或事業,靠著這份感動,都足以撼動市場。從經營角度來衡量企業品牌維護成本、人員精力成本、時間考量,也是單一品類的鮮明化品牌形象會更符合投資報酬率。
總之,一個品牌的建立,還是需要回歸到本質:
生而為人(品牌),是要有所追求的。如何管好你的心、管好你的理念、管好你的行為準則、提高你的格調,這就是人(品牌)存在的價值。
而所要達成的目標是:營造自己成為市場的引領者,而不是跟隨者,而你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做了哪些努力,這就是完整的人格畫像。
再換個角度來看,一個品牌如果以揚冪、AB、冰冰、鹿晗這種流量明星代言,說著不知所云的標簽化詞匯,可能是在宣告某個品牌3-5年的經營戰略。
但更多的是在幫你炒熱市場。跟著走,找到差異、提升辨識,然后待在“靠近終端的位置進行營銷襲擊”就可以達到熱銷目的。這是接下來要說的。
2、營銷核心=產生拉力
有很多人會有“先做為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種不把風險成本當一回事的賭徒心態,這也會大量的耗損員工精力和成本,最后變成壓垮你的稻草。
像類似買二送一的折扣或開蓋抽獎這些活動只是單純的短期刺激,這是求快,讓消費者產生沖動購買。這樣的刺激,是有可能讓你很快的產生銷量,但也會很快的隕落。
廣告或各種推廣信息,在消費者印象中的殘留度很低,除非持續大量曝光才能加快辨識度,如果預算充足。
但是,追求“快和縮短”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很值得你花時間去換個角度思考和衡量,經營決策過程和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什么是縮短:
總而言之,縮短就是“拉”近距離。是經過慎密的計算,把精力運用在更加合適的地方,目的是縮短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或是縮短和廣告品牌之間的距離。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靠“拉力”來達到縮短的效果。
要有拉力,首先就要選擇最佳施力點。
把營銷策略重心放在更接近消費場景的地方,以及更接近消費目的的終端。越靠近終端才是營銷越好的場景(拉力越強),這是消費升級的特征-更便利的選擇。
比如,產品通過網路渠道銷售,那么宣傳媒介都要能提供“一鍵購買”的便利性才行,或是視頻網站提供“點擊詳情”的按鈕功能才行。
比如天貓,大部分用得多的是直通車,然而鉆石展位雖然風險更大,但更有影響消費決策力量。另外在移動端,很多人會忽略:
智能推薦(推薦理由是什么?)
分類推薦(如何排序?)
興趣推薦(怎么分類?)
暢銷推薦(為何暢銷?)
這些相關推薦非常重要,因為便利挑選。另外,如果在結算前有一個提醒:滿額還能優惠的相關推薦。這也是一塊很好的戰場。
再比如,經營的是快銷品,主力是線下渠道經營。
那么擴大貨架排面、增加POP陳列的亮點展示效果、提高包裝辨識度的設計,這些才是關鍵點。別小看陳列和包裝,它不止是為了擺著好看,終端才是在最后的挑選中產生最大化的影響。
相同的概念,如果你開的是一家實體店。
任何可以到達的地鐵出口、公交站點、腳踏車停放、停車場,或者是附近的辦公場所、小區、電影院、健身中心、便利店這些地方,都是需要用盡各種辦法去運營客戶互動、運營事件。
消費者非常健忘,也非常喜歡便利,所以在靠近消費決策的地方提供便利的選擇、提高辨識度,就是產生拉力的最好施力點。
怎么產生拉力:
利用當下辨識度更高的事件,來拉抬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利用消費者當下要做的事情,提供特別優待的服務產生好感,可以縮短對品牌的認同的時間。
想要更清晰的認識這個概念,舉例:
結合當下熱門事件,帶動品牌認知:憑電影票買“新品”飲料,可折價5元;
結合當下要做的事,避免會員流失:每次健身立返30元,累積健身50次可沖抵隔年會費;
利用優惠門檻,讓消費者拉來更多人:點三道特價招牌菜,米飯無限制免費供應;
利用優惠門檻,讓消費者拉來更多人:無聊嗎,來玩個解密游戲,破關送紅包;
利用優惠,強調服務品質:等餐超過15分鐘可以獲得額外減免(免費升等);
利用優惠,強調服務品質:孕婦和壽星免排隊,買一再送一;
強調服務品質:生鮮超市消費憑停車券,有專人免費幫你把購物袋提到停車場;
強調產品來源:無人咖啡廳,全球咖啡隨意自助品嘗;
強調產品品質:全進口,國外皇宮貴族的最愛。
當然還有更多的社會事件營銷方式。比如丟書、馬拉松比賽、快閃店等都屬于類似用意。操作手法都是利用“一般人的生活情境(交通路徑)中,提供幫助或新鮮感”。
目標就是拉動消費者“下次”還會選擇你的品牌,或是讓消費者“拉動”身邊的人選擇你的品牌,這股拉力就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力量。
這些都是影響消費者對體驗感產生的一種拉力、提升好感或提升階級的例子。(由于重點說的是策略,所以就舉例到這里,請自行舉一反三)
另外,再香的酒也需要配合營銷拉動消費者嘗試,立即的回饋(或折扣)是現在消費升級的特征,給消費決策提供非買不可的理由。
所以,折扣只是附帶好處,表面上看起來像是營銷,但重點是建立你的目標:
提高品牌辨識和消費習慣,這會牢牢的占領消費者心智,好感才是核心目的。
這樣做對其他競品的殺傷力很強。在其他競品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無法逆轉未來情勢,除非競品愿意花更多營銷費用以及冒更大的風險,才有機會把消費者的注意力拉回去。
備注:或許你能找到比“拉力”更好的名詞來替代這個概念(如果有請告訴我)
3、推廣策略=傳播價值
推廣的內容(俗稱軟文,或植入式廣告)要產生傳播價值,搞清楚誰是“主要傳播對象”就很重要,我們需要真正的了解消費者的輪廓,以及了解他們的生活情境,他們才會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反面教材像是這樣:目標消費群是20-40歲女性。這種簡單的大范圍涵蓋,很明顯在產品規劃和推廣操作,是毫無章法的。
比如,剛畢業的社會新人和公司主管的需求不同;沒結婚和生完孩子的女性需求不同;對于時間的運用不同;能夠空閑下來的時間段不同;對于娛樂方式和各項開支的花費比例不同。
你要細分不同階層的人,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是“掙面子”。
也許部分消費族群會有重疊,但也要搞清楚主要對象和次要的對象又是什么樣的人,無論是產品規劃、定價策略、營銷拉力、宣傳策略都會需要統一針對首要人群。
首要人群,當然是由上層至下層,依次推薦是最好不過的。比如老板推薦給員工、高端人士推薦給中產階級。當然,首要人群也可以是KOL,你可以從網絡數據中采集到。
說到KOL,你的品牌也可以成為KOL,比如用有趣的語氣,持續的輸出“相關專業”。通常都會用小技巧、挑選辦法等,讓消費者簡單掌握分辨能力的信息,但光是這樣,很難奠定價值。
你的內容,應該要有一種更高標準的檢測標準,比如“100瓶洗發水,我只挑這瓶”,然后,包含親身體驗、篩選方式、成分解說、性價比等一系列可靠的依據,以及輕松有趣的說明方式。一旦用戶對你推薦的信任感建立,他們替換成本就開始高起來了,你的品牌也就成為一個領域的KOL。
這是品牌積累內容、產生傳播力的最佳辦法。
網絡是個大數據庫,看看和你相關經營類別的文章,從閱讀量、點贊數、轉發量、提問量等數據,也能判斷出哪些是具有傳播價值的內容(當然,也要考慮季節因素)和人。
也可以借此來反向驗證你的推廣內容著重點和模式,是不是正好打中他們所關心的。
這種簡單的調研可以回推消費者輪廓和消費者喜好,甚至能回過頭來影響產品規劃、營銷拉力、定價策略、和品牌人格化等一系列重新制定。
傳播的主要內容
隨著現在消費升級,值得一提的是關于菲利普·科特勒說的“傳播價值”策略。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找到消費者幫你傳播的價值在哪?
比如:
幫他說出他現在面臨生活困境而想說的話
解決他煩躁和空虛的服務,讓他覺得新鮮、方便
告訴他如何降低學習摸索的時間成本,卻又能得到令人羨慕的成效
教育他懂得如何選擇好商品的門道,讓他學習之后產生一種自傲
讓他覺得,那么多聰明的人都在用,他是第一個知道
很稀有的東西(服務)被他拿到手了
現在你看到一些投放量很大的廣告,都是用用這種傳播價值的策略。只是每個品牌的表述手法不同、語氣不同、新鮮感不同。簡單來說就是:
用不一樣的新鮮角度,一句話縮短消費者的理解時間、說出他想說的話、讓他立即感覺好像有用處,然后主動推廣出去,期待讓身邊的人有收獲。
這個收獲,表面是讓身邊的人有收獲,其實更像是讓他自己賺到“社交貨幣”。用“共鳴”這個詞不算是很準確的描述,反而更像是“功利”,是一種相互利用的價值。
我們不去探討消費者觀點對錯的問題,也不去探討價值觀對錯的問題,而是以“短視”的方式去反問自己:
我們是不是找到了消費者在“社交上的剛性需求”?
這個剛性需求,以馬斯洛理論分成: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社交需求(Social needs)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
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最大眾化的需求是:提供社交需求+多一點尊重=最優選。
至于傳播媒介,圖文更適合用于傳播價值;視頻更適合用于品牌人格化;商品詳情頁面或店頭的陳列,更適合用于向消費者保證價值(即看即所得)。
現在的普遍信息接收的情況是這樣:
各個網絡平臺的流量看起來很熱鬧,大部分消費者在不同的內容平臺,用消磨時間的方式來獲取信息,能看刺激性的內容的管道很多,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方式卻更加隔閡。
他們更喜歡看人笑話,或是透過購物來緩解煩躁和空虛。卻只在觸動情緒,或是有好處回饋,才會愿意留下一些評論,非常的被動。
所以有很多人誤以為,采取娛樂化的方式是吸引消費者最好的辦法。然而事實上,娛樂化可選擇太多,你也許有萬分之一的機會讓品牌可以一下子爆紅,但也會很快的消失熱度。
除非愿意投入很大的人力、腦力、預算來持續策劃這些娛樂效果,并且還要有很好的運氣。對一個從無到有的品牌之路,一開始就以娛樂化為主力,并不是好選項。
功利一點來說,消費者和品牌的需求其實是一樣的,喜歡被追捧、想要獲得重視、想要有成就感和存在價值。只是他沒有足夠的能力說出這些,所以只要能透過你的內容,幫他賺到這些,當然,品牌也同時能獲得這些。
這個價值不止是運用在宣傳推廣上,甚至運用在線下活動也能糅合起來,比如杜沙夫人蠟像館一樣,消費者會迫不及待的拍照告訴朋友:你看,我和鄧麗君拍照耶。
show,這就是社交需求。
社交貨幣也可以被量化,人們需要一個可以被量化出來之后的直觀指標,來判斷到底該給予“這個人、這個品牌”什么評價,這就是社交貨幣的價值。
比如點贊數量、分享數量、收藏數量、閱讀數量。任何一切被量化的指標都是一種貨幣,他能更真實感受他賺到什么,當然也是你賺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的品牌一開始從這些“數據”方向來擬定考核方向,就完全放錯了重點。
你的目標應該是:找到和你格調一致的首要人群,這個“格調”是你引起爆發基礎的首要基礎條件,而不是喧囂式的到處蹭熱點,粉絲量點閱量對品牌沒有太大的意義。
相信有很多的天才可以把推廣內容寫的很出色,當關注你的消費者在你身上“嘗到甜頭”之后,他們還會繼續想要從你身上獲得更多的社交貨幣,這樣才具有傳播價值,接著又回到第一點的步驟,形成了宣傳的正向循環。
你總歸要回到產品銷售的部分,那么就要提供一些刺激的誘因,簡單分類:
最全(想要更多)
最新(想要新鮮)
最快(立即享受)
最好(避免煩躁)
高檔(提升階級)
通常產品植入到傳播文案當中的時候,比例都不會過多,因為真正對產品感興趣的人,可以在商品詳情頁面看到。
說的太多也就等于沒說了。
在內容的比例上更多的是包裝價值,至于推廣文案中植入產品(或服務),提供一些誘因,提醒消費者,這么有價值而且還有誘因的產品,試試吧。
到這里也接近尾聲,當然還會有其他細枝末節的策略考量,只不過事有輕重緩急,這三則是相互影響熱銷結果的主要關鍵,甚至還可能優先于產品開發。
做一下重點整理:
品牌人格化是累積更豐滿的辨識度,讓品牌有獲得信任的價值;
營銷拉力是促進熱銷,并讓消費者獲得額外價值;
傳播價值是你的品牌和其所宣傳的內容,在消費者廣為推廣之后可讓他帶來社交貨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