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風港規則被濫用 申請作品著作權要趁早
2021-04-21 16:04:15 閱讀(176)
著作權的類型比較多,電影、電視、音樂、文字作品、美術作品、設計圖等等都受著作權法保護,但盡管申請作品著作權,侵權方式也很多,線上的、線下的、復制的、冒名剽竊的、同人作品涉及修改權的,想了下,還是范圍小點比較好,我服務互聯網企業比較多,所以就談一下互聯網的對著作權未經授權復制他人作品的維權主要難在哪些方面。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法律落后于技術。
人類花了幾百年時間建立了著作權產業的商業模式,簡而言之就是靠復制內容收費。但由于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出現后,復制和傳播變得無比簡單,以往該商業模式借助于復制、發行的壁壘銷售復制件進行收費,但互聯網的出現使壁壘成為了被繞過的“馬其諾防線”,此時,對這種模式進行保護的著作權法也面臨更新的問題。
現行的著作權法的保護重點是著作權的復制發現權,但技術使復制變得簡單以后,每個互聯網用戶都可以在互聯網上復制發行內容,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可能會變成著作權法的違法者。法不責眾,此時法律的地位就有點尷尬,對著作權的權利人而言,互聯網侵權過于嚴重,個體力量很小,哪怕是象微軟這樣的大公司,面對如此之多的盜版源和盜版用戶,其作為維權者的力量相對而言也是非常小的。
二、查明侵權者的身份難。
既然要維權,就得借助法律,但這時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你無法查出侵權者的身份。互聯網天生就是匿名的,所以網上注冊一個用戶就能發言,小用戶人微言輕也就算了,微博、微信上的一些大號,粉絲或訂閱者上百萬,但背后誰在運營,大多數人不知道。如果要求網絡服務提供商告知誰發布了盜版內容,他們多數情況下不會告訴你,即便告訴你,可能就是一串IP地址,但你不是警察,沒法根據這個IP地址要求電信公司提供上網用戶的登記信息。
三、侵權賠償低。
著作權侵權訴訟的賠償低不是新聞,偶爾看到賠償高的案件才是新聞。目前司法系統的對知識產權保護有一個口號:與國情相適應。國情是什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一部熱播的電影被盜播才判賠兩萬,文字作品的侵權案按稿費的標準賠償,但稿費的標準還是上世紀制定的,相當的低。法院也有難處,編制就這些,如果賠償標準高,案子涌進來,權利人和律師是受益了,法院的法官都累得半死,有啥好處?
四、避風港規則被濫用。
避風港規則指的是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在合理時間內刪除其平臺上的侵權內容,可以免責的規則。這個規則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在中國,這個為了保護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規則被濫用了。
最大的問題來自于就是垂直搜索和應用,中國互聯網存在過很多很熱的論壇、影視音樂搜索、文庫類產品,其開發的目的就是為了共享版權作品,這種產品,其實就是在鼓勵盜版,開發者因為受到了避風港的庇護,被起訴時可以免責。
此類產品發達國家很少,但中國很多,關鍵就在法院對于避風港規則的理解不同。我國不少法院早期這里把垂直的搜索和應用等同于普通避風港產品適用法律,不過最近有好轉,快播受到壓力關閉服務器就是一個信號。
- 本文關鍵詞:
- 著作權登記